我发现,按照目前生产技术,每500克黑木耳干品成本通常不低于22元。但《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多家网络平台爆款黑木耳,500克售价16 - 21元,甚至更低。这价格为啥这么“美丽”,背后肯定有事儿。
某店铺的“东北野生椴木秋木耳”卖19.6元,“6·18”优惠后16.6元;“长白山小碗耳”只要20.9元,两件还9.5折。可专家说了,我国黑木耳基本是人工栽培,所谓纯野生和“半野生”在电商大量售卖不现实。黑龙江省科学院研究员张介驰测算,每500克黑木耳成本在22 - 26元,售价低于成本,定价逻辑实在可疑。
结果呢,部分低价木耳泡发后水质浑且黏,淀粉含量超高。正常木耳干湿比1∶9以上,低价木耳泡发比仅1∶2.4 - 1∶4.2。对照样品淀粉含量4.11 - 7.93克/100克,低价木耳达33.7 - 59.9克/100克。推测这些木耳是用淀粉增重,网购样品增重2 - 3倍甚至更多。而且市面上还有公司提供增重服务,能个性化增重。专家分析,这种增重木耳没说明工艺和添加物,有安全风险,扰乱市场,还侵害咱消费者权益。可目前管理部门缺乏监管依据,这现象没得到遏制。
买到木耳咱可以这样鉴别:自然光下,增重木耳耳片厚、卷曲、色泽暗灰,有杂质,断面有光泽;优质木耳耳片舒展,杂质易擦除,断面乌黑无光泽。增重木耳手掂重、手握硬,易破碎成小块;正常木耳手感轻,手握有刺痛感。增重木耳有异味,泡发后水质浑,口感黏软;优质木耳无异味,口感爽脆。另外,干木耳泡发先用流水冲2 - 3遍,冷水泡不超4小时,温水泡不超30分钟,常温过夜的别吃。
咱买木耳可得擦亮眼睛,别让不良商家坑了咱!你是不是也遇到过低价但质量存疑的木耳呢?
内容及图片由AI辅助生成
上一篇:不常被提及的通神器”——黑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