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警示:黑木耳真空包装的风险与防范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近期,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接报多例因食用网购即食真空包装肉制品而导致肉毒中毒的病例。实际上,黑木耳的真空包装也存在类似风险。
肉毒中毒简介 肉毒中毒是一种由产肉毒毒素梭状芽胞杆菌产生的神经毒素引发的严重疾病,死亡率较高。该菌在厌氧环境,如真空、罐装环境中,极易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肉毒毒素毒性极强,1克肉毒素能毒死200万个50公斤体重的人,毒性比砒霜强一万倍。食用被污染食物后,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一般为12 - 48小时,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症状多为运动神经麻痹,早期会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走路不稳等症状,随后会出现视力模糊、眼睑下垂等,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困难,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在我国,家庭自制植物性发酵品,如臭豆腐、豆酱等引发中毒的情况较多,黑木耳若保存不当,也可能存在此风险。
黑木耳真空包装的风险点 黑木耳真空包装的主要风险点如下: 首先是原料污染,黑木耳原料可能携带产肉毒毒素梭状芽胞杆菌及其芽胞。 其次是加工过程控制不当,例如加热温度和时间不足,无法杀死细菌芽胞。 还有运输、储存条件不当,若在较高温度下运输和储存,厌氧环境会促使细菌繁殖产毒。
企业应对措施 对于生产黑木耳真空包装的企业,需严格把控源头,从正规渠道采购原料,确保原料清洁。强化过程管控,采用科学有效的灭菌工艺,如高温高压灭菌,也可按规定使用亚硝酸钠抑制细菌繁殖,严格控制生产环境卫生,防止交叉污染。明确标识规定,在产品标签上醒目注明储存条件和保质期。保证冷链连贯,对于低温保存的产品,生产、运输、销售全程需保持冷链不间断,并定期监测温度。建立追溯体系,完善产品追溯记录,出现问题能及时召回。
消费者购买建议 消费者购买黑木耳真空包装产品时,应通过正规渠道,选择信誉良好、标识清晰的品牌,切勿购买来源不明、无标签或标识不清的产品。仔细检查产品状态,查看包装是否完好、无膨胀、无漏气,若包装鼓包、食物有变质异味,则不应购买。严格遵守储存要求,购买后按照标签要求储存,并尽快食用。若食用黑木耳后出现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等神经中毒症状,应立即携带剩余食物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医疗机构应对措施 医疗机构接诊相关患者时,要及时进行诊断。发现急性、对称性、下行性弛缓性麻痹,且无感觉神经损害的患者,需警惕肉毒中毒,详细询问72小时内可疑食物摄入史,做好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确诊后尽早使用抗肉毒毒素血清治疗。同时要及时报告,发现病例或疑似病例,2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并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相关信息。
总结 莫让图省事的一顿黑木耳,酿成一场健康事故。从企业到消费者,再到医院和监管部门,各方都把好自己的关,方能将危险挡在餐桌之外。
本文内容及图片由AI辅助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