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东宁,有个超厉害的‘黑木耳法庭’——东宁市人民法院老黑山法庭,它为当地木耳产业发展操碎了心。我觉得这法庭就像木耳产业的守护者,一路保驾护航。
就说滕洪喜庭长吧,有次在菌地大棚巡回审理菌农起诉菌包厂合同纠纷,双方吵得不可开交。这时候专家进菌地就派上大用场啦!地栽木耳专家徐连堂受法庭邀请,在菌地里一通检查,询问菌包厂负责人,发现是菌包厂为抢销售没做实验,同时菌农的种植技术也有影响。专家一锤定音,双方很快达成调解,法庭还拿到了‘专家方案’。2023年法庭建立专家调解机制,2025年一季度菌包质量纠纷同比降了35%,这效果简直绝了!
法官进菌地也超棒。菌农渴望学技术和法律知识,老黑山法庭就因案取材,把‘技术 + 法律’讲堂开到菌地。徐连堂讲技术,滕洪喜讲法律,人民调解员李春生听得那叫一个认真,直说这种课堂受欢迎。法庭还组织调解员跟班学调解技能,培养解纷多面手。
还有站点进菌地,老黑山法庭在30个村建了多元解纷工作站。像牟洪汉,既是种植能手又是‘法律明白人’,成了‘牟站长’。他能在菌地用‘龙法和’连线法官,简单案件工作站直接调处,疑难的法官巡回或线上调解。2024年以来调解木耳纠纷72件,挽回损失230多万呢。
我发现,专家、法官、工作站三进菌地,这组合式服务让菌农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司法温暖。木耳承载着东宁农民的希望,‘黑木耳法庭’功不可没呀!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黑木耳月饼:传统食材焕新生命